錫林浩特市2019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2020-03-12 來源:錫市政務服務局
一、總體情況
2019年,錫林浩特市人民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國家、自治區、盟行署關于政務公開決策部署,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不斷完善制度建設,加強信息公開、政策解讀和回應關切,進一步健全公開機制和平臺建設,提升主動公開信息質量,不斷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推動轉變政府職能、“放管服”改革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實效,大力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ㄒ唬娀展_工作,堅持信息公開常態化。按照發展、民生、扶貧、平安“四大板塊”,積極推進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圍繞“放管服”改革、行政權力運行、市場監管、重大建設項目審批和實施、公共資源配置、社會公益事業、精準扶貧工作,以及財政資金、民生資金的分配使用等領域,細化目錄標準和內容規范,打破“怕麻煩,不想公開;怕監督,不敢公開”的思維定勢,不斷加強政務公開工作,推動了政務公開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
?。ǘ┲鄯€定預期,抓好政策解讀和回應關切。按照“誰起草、誰解讀”的原則,全市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認真履行重大政策“第一解讀人”職責,重大政策發布要同步公開解讀信息。加大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力度,加強群眾監督,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增強人民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為推進全市經濟體制發展,促進法治型、創新型、廉潔型和服務型政府建設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障。對新出臺的重要改革措施和涉及公眾切身利益、容易引發媒體和公眾關注的政策文件及時做好時時輿情風險評估研判,制定了應對處置預案;樹立輿情回應意識,堅持將政務輿情回應作為網絡輿情處置工作的重要環節,落實政務輿情回應的主體責任;對社會熱點問題以及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辦事創業的堵點痛點問題,加強了輿情監測、研判、回應,及時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
一是新聞發布實現制度化常態化。對全市85名新聞發言人進行登記備案,舉辦新聞發布會17場,發布內容涉及保障和改善民生、新型產業高質量發展、打好“三大攻堅戰”等方面,有效回應了民生關切、穩定了市場預期、提振了社會各界的信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二是發揮政務熱線電話及市長信箱作用。不斷加強政務熱線日常值守、市長信箱及時回復處理答復,進一步提高政務熱線與市長信箱的服務水平。承辦上級轉送盟長信箱22件,市長信箱1551件,“市長熱線”電話接件756件,“12319”城市管理熱線接件 9140件次,做到了及時答復和處理。三是采取多種形式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強化理論宣講隊伍建設,依托市委講師團、新時代講習團和草原學習輕騎兵隊伍,全年開展各類理論政策宣講600余場,受眾3萬余人次;開展2期社科普及周活動;圍繞活動主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開展各類講座和理論宣講40場,受眾2200余人;組織烏蘭牧騎開展“文化進萬家”、“送歡樂下基層”等活動,大力宣傳政策及法律法規,全年進行基層惠民演出105場次,觀眾達10萬余人次;組織宣講團深入企業開展“新思想”報告會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宣講,受眾人數達2000余人;先后邀請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內蒙古《實踐》雜志社、內蒙古電視臺、內蒙古日報社等重點媒體,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走過的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生態保護、經濟建設和文化發展等內容進行宣傳報道,在中央級媒體刊登新聞稿件182篇,在自治區級媒體刊登新聞稿件565篇。
?。ㄈ┞鋵嵐ぷ鳈C制,加強制度建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年修訂)要求,建立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保密審查、考核評價等制度,及時調整公開指南,把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貫穿于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始終。為加強對三大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指導和監督,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及其他依法不予公開的內容外,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領域、公共資源配置領域、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的政府信息都依法及時公開,并將政府信息公開納入政府工作部門年終考核。我市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信息發布及新聞發言人工作的意見》《關于建立健全全市信息發布和政策解讀機制的實施辦法》,對全市新聞發言人進行登記備案,對引導全市政務公開、信息透明化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ㄋ模┘訌娖脚_建設,提升政務服務。一是我市以建設服務型“網上政府”為目標,進一步完善了政府網站的整合、改版、遷移、安全保障等工作,使得欄目布局更加合理,功能定位更加明確,服務內容更加具體,組織框架更加完善,網站運行更加安全。累計在政務公開平臺發布各類信息4146條,門戶網站瀏覽量12597次,政務微信關注人數達33962人,其中蒙古文門戶網站發布信息258條。對機構、領導班子成員、人事變動、權責清單等信息進行及時更新、調整。二是擴大政府公報發放范圍。發行《政府公報》共4期,將政府公報發送范圍擴大到基層嘎查村,保證了政令暢通,起到了黨和政府與基層的密切聯系的作用。三是強抓融媒體中心建設,打造為民服務陣地。市融媒體中心被列為自治區融媒體建設首批試點,爭取到中央、自治區和盟級項目資金共計200萬元,被評為全區旗縣融媒體中心建設先進單位。融媒體中心完成舊址改造工程,建成涵蓋調度區、會議區、大屏幕和“采編聯動”平臺于一體的“中央廚房”、演播室和錄音棚,4000平米新址建設工作同步推進中。開通蒙語微信公眾平臺實現蒙漢雙語傳播?!安菰髦殄a林浩特”微信公眾號和“錫林浩特市融媒體中心”抖音號11次進入內蒙古新媒體影響力排行榜?!安菰髦殄a林浩特”微信公眾號獲內蒙古自治區十大最具影響力政務新媒體品牌等榮譽。融媒體中心整合黨政部門信息資源,打造“指尖上的政務服務中心”,做好問政、求學、求助、監督等各方面的服務,成為“媒體+政務+服務”的重要平臺?!安菰髦殄a林浩特”微信公眾號和“活力錫林”客戶端進行改版升級,在微信公眾號設置“微矩陣”菜單,聚合全市政務微信公眾號和微博;設置“融媒體”菜單,聚合市屬各類媒體,實現一鍵到達;設置“便民服務”菜單把全市居民需求最大限度納入服務范圍?!督袢斟a林》客戶端強化問政和服務功能,在政務服務方面增加問政模塊,開設“政民互動”欄目,搭建政民互動平臺。民生服務方面,開設黨務服務、生活服務、云社區、繳費服務等功能,讓服務功能覆蓋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ㄎ澹┚劢拐呗鋵?,深化重點領域信息公開。
加強“三大攻堅戰”信息公開。一是圍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在推動解決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快推進金融開放等方面,及時依法公開了相關信息;二是圍繞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攻堅等方面,做好政策舉措、扶貧項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精準扶貧貸款、行業扶貧等信息進行了公開;三是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加強污染防治,著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等方面,做好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整治,水生態綜合治理,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項目等信息進行了公開。全年注銷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工礦企業的采礦權69個,探礦權16個。
深化“放管服”改革信息公開。一是結合我市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優化,對全市24個部門的7000多項權力清單進行了調整,并通過錫林浩特市政府門戶網站對外公布;二是依托“云端錫林郭勒”政務服務平臺編制發布753項依申請事項,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審批服務模式,錄入辦件13086件、辦結13086件,辦結率達100%,辦件結果通過錫林郭勒盟政服務網和錫林浩特市政府門戶網站對外公布;三是對企業和群眾關注度高的重點領域和高頻事項的審核力度,對每個事項的辦事流程、承諾時限、收費標準、申請材料等100余項內容逐項進行審查,壓縮了審批時限10%、減少了審批環節5%,同時編印蒙漢文辦事指南10000余份,示范文本100余份。四是承辦了全盟“放管服”改革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現場會,推動了事項下沉工作,建立了愛民社區、察哈爾社區、額爾敦社區、貝力克牧場4個服務下沉試點,160項公共服務事項集中前移下沉到社區一級,由社區提供咨詢、代辦和即辦服務,開發“掌上社區”移動客戶端,推動群眾關注度高、辦理量大的公共服務事項向移動端拓展和延伸,實現“掌上辦”“指尖辦”;五是全面推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改革,堅持以企業和群眾辦好“一件事”為標準,從與企業群眾生產生活關系最緊密的領域和事項做起,全面梳理編制“四辦”清單,公布第一批“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事項清單636項。六是依托“云端錫林郭勒”政務服務平臺,積極拓展網上辦事的廣度和深度,延長網上辦事鏈條,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從網上咨詢、網上預約、網上預審到網上申報、網上辦理、網上反饋等“一網通辦”,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讓政務服務隨時隨地、觸手可及,目前全市400多項行政許可事項可在網上預審。
強化重點民生領域信息公開。一是公開土地供應計劃、出讓公告、成交公示和供應結果。已取得用地批復項目19個,面積772.1994公頃,國有建設用地供應共計84宗,土地總面積為171.1990公頃,土地出讓金共計30837.999萬元;共追繳各類出讓金、違約金及劃撥價款等共計6254.9663萬元,土地出讓收益合計37092.9653萬元。農村牧區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房地一體”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已完成權籍調查入庫2885宗,頒發不動產權屬證書70713本。二是公開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決定、補助獎勵政策和標準、初步評估結果、補償方案、補償標準、補償結果等。共完成拆遷、征收29113套,共需建設返遷樓35420套,已分配安置34820套,在建返遷樓項目共計9個。三是公開公共文化、教育領域等信息。公共文化方面,文化館常年舉辦美術、書法、舞蹈等免費培訓班,舉辦群眾演出活動40余場,觀眾人數近1.5萬人次,舉辦健身操、國標舞、柔力球等各類群眾文化培訓班25期,培訓人員達5000余人,圖書館常年設置公共圖書閱覽室、公共電子閱覽室。教育方面,公開招聘教師43名,新增民辦注冊幼兒園6所,治理小區配套園7所,民族小學順利通過全盟民族教育精品學校驗收工作,全市民族教育精品學校創建率達到100%,《蒙授小學數學三步教學法實踐研究》被列入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教育部規劃課題;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4462人,建立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動態數據庫,重點跟蹤監測建檔立卡戶學生接受義務教育情況,確??鼐Y保學工作落實到位,發放免費及補助資金3451.82萬元,惠及學生89322人次,發放大學生助學貸款526.845萬元,惠及學生676人。四是公開社會救助扶貧等信息。我市作為全區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將城鄉低保標準提高為720元/月,“三民”補貼標準由800元/月提高到1040元/月。全年累計發放各類補助、救助、補貼金4014.49萬元,涉及2676戶,45828人次。新增低保對象89戶152人,動態管理退出202戶433人。代表自治區接受民政部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的困難群眾救助滿意度入戶調查測評工作,獲得全國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
細化財政信息公開。按時完成市本級政府27個本級部門財政預決算公開。市本級政府預算公開的內容更加完整細化,包括預算報告和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財政撥款“三公”經費預算等,并對地方政府債務情況、“三公”經費預算安排情況做了重點說明。
推動執法信息公開。今年8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辦公室在錫林浩特市召開全區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暨法治政府信息化建設推進會,9月錫林郭勒盟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暨法治政府信息化建設推進會在錫林浩特市召開。通過以上兩次會議,我市建立了“錫林浩特市執法信息公開平臺”,該平臺目前公開的內容包括:執法主體信息公開、執法人員信息公示、執法權責清單、隨機事項清單、政務服務事項、行政執法結果公示等內容進行信息公開,目前已對26個涉及行政執法的市直行政執法部門進行行政執法信息公開公示,公布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行政處罰決定259項。建立完善了錫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一單兩庫一細則”,公布隨機抽查事項清單 671項、執法人員110人,納入市場監管總數43330家。
文明創建活動信息公開。以文明城市創建為抓手,進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盟市兩級包聯單位投入資金近2千萬元,開展共建活動近3000場,宜居宜業環境明顯改善。成功創建區級文明單位(標兵)3家,推薦盟級文明單位(標兵)3家,創建自治區級文明村鎮2個,申報盟級文明村鎮2個,申報市級文明村鎮12個,市級以上文明村鎮創建率達到90%以上,評選表彰“百佳”市級文明家庭96戶,創建盟級文明家庭6戶、自治區級文明家庭1戶,培樹“道德模范”“錫林浩特好人”“美德少年”“新時代好少年”“最美錫林人”等363名,其中入圍2019年度“內蒙古好人榜”3人,“錫林郭勒好人”8人,榮獲第六屆全區道德模范提名獎1人,第五屆全盟道德模范及提名獎5人。我市朝克烏拉蘇木圖古日格嘎查衛生室鄉村醫生烏仁畢力格入選中宣部“最美奮斗者”名單。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三、收到和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情況
四、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情況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情況
我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工作中仍然存在專業技術人員匱乏,處理公開工作中的復雜問題時思路不寬、辦法不多、手段不新等問題。對于群眾普遍關心的信息公開不及時、不全面、不具體,公開方式方法還不夠全面,與真正暢通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還有一定距離。同時,在推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時暴露出了協調機制的不完善,各單位部門之間無法做到無縫銜接,政府信息公開壁壘不同程度存在。
六、2020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計劃
(一)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堅持各級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部署督導,分管同志具體負責落實。各部門協同配合,采取有力措施,持續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抓實抓好。注重人員調配、業務培訓工作,指導基層一線同志掌握新知識、運用新技術,明確職責,落實責任,著力提升業務水平,使信息公開工作順利推進。
(二)抓好政策解讀全面化,信息公開多元化。繼續拓寬政務公開渠道,進一步強化政府門戶網站服務功能,深度開發各類媒體和信息平臺,逐步實現網上查詢、網上辦事、網上反饋、網上監督、網上舉報等。規范直面群眾的辦事窗口和辦事大廳管理,充分發揮窗口作用。充分運用新聞媒體發布信息、解讀政策、引導輿論,擴大公眾參與、推動工作。加大其他形式公開力度,充分利用政務公開欄、電子顯示屏等載體,實現信息公開的立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