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一)堅持抓項目、擴內需,全力跑出經濟發展加速度。堅決把抓經濟搞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向項目要動力、以招商求突破,以超常規舉措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造成的損失“補回來”,全力以赴推動經濟發展量質齊升。突出重點項目帶動。堅持項目為王、項目為先,把抓項目擴投資作為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抓手,計劃組織實施重點項目110個,完成投資88億元以上。提高項目謀劃能力,提高財源項目比例,動態調整重大項目庫,做到謀的準、謀的實。實行重大項目周調度、月通報機制,加快本級層面手續辦理,實現盟級重點項目4月15日前全手續開工。準確把握政策機遇,加大向上跑力度,聚焦生態環保、城市管網、旅游康養、民生改善等重點行業領域,推動更多項目納入上級“大盤子”。統籌能耗、土地、電力、水資源要素保障,加大跟蹤服務、政策支持和包聯幫扶力度,讓好項目能落地、好產業有空間。
注重招商引資實效。把招商引資作為推動新階段經濟發展的有力抓手,作為各級干部的“一把手”工程,突出小分隊招商,靈活運用線上線下招商,大力開展填空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年內簽約落地項目10個以上,力爭引進到位資金56億元以上。強化項目落地力度,落實包聯責任制,牢牢盯住取得聯系的項目,堅決留住等待觀望的項目,全力提高簽約項目履約率。圍繞產業鏈補鏈、延鏈、強鏈,緊盯新能源、裝備制造、精深加工、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等領域開展精準招商,著力引進一批“鏈主”企業。強化大數據招商引資效能,健全完善產業資源庫、招商企業庫、客商信息庫、項目信息庫。兌現招商引資承諾,堅持言出必行、說到做到,重點解決新官不理舊賬等危害投資者權益、損害市場公平交易行為,堅決杜絕“口頭支票”,全力打造良好親清營商環境。
推動消費擴容升級。穩住大宗重點消費,鞏固提升傳統消費,圍繞汽車、家電、家居等大宗商品和餐飲、娛樂等重點領域開展多樣化消費促進活動,推動健康、養老、文化、旅游、體育、會展等服務消費向高品質、多樣化升級。擴大“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力打造全盟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培育新興消費熱點,鼓勵發展夜間經濟、后備箱經濟、地攤經濟,規范元和、馬都、首放等夜間經濟體,不斷集聚消費人氣、促進市場繁榮。支持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消費,支持傳統商業線上線下融合,推動發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培育定制消費、智能消費、互動消費、沉浸式消費等新熱點,為新消費創造新供給。優化文旅消費,滿足周邊游、近郊游需求,依托自駕游、民宿露營、文化體驗、重點景區,搭建惠民消費平臺,培育旅游消費聚集區。嚴厲打擊假冒偽劣、消費欺詐等行為,進一步完善“敢消費”的保障、營造“愿消費”的場景。
(二)堅持抓質量、調結構,全力推動特色優勢產業鏈優化升級。推動農牧業提檔升級。堅持“擴大數量、提高質量、增加產量”同步發力,聚焦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做長做優做強農牧業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抓住肉牛良改擴繁、育肥育壯、引進調劑等關鍵環節,引進良種肉牛500頭,新建肉牛核心群2群;提高肉羊核心群質量,打造北部自繁自育、南部集中舍飼的養殖格局,新建核心群78群,新增舍飼養殖9萬只。用好草飼羊產業扶持政策,加工草飼羊65萬只。重點解決屠宰加工企業訂單、加工、運輸、銷售全鏈條難題,推動大莊園“中央廚房”項目建成投產,畜產品加工轉化率、精深加工率均達到75%。推進“馬產業+”模式,重點打造馬奶奶源基地,扶持建設馬奶生產小作坊10家;創建馬產業信息庫,加強蒙古馬物種資源保護,實施蒙古馬保護工程。落實種業提升行動,完成黃牛改良6.3萬頭,新建烏珠穆沁羊擴繁場12處,年供種能力達到0.35萬只。加快補齊奶源短板,扶持奶制品小作坊,推動駝乳生產加工基地項目建成投產;新建規?;膛pB殖場1處,引進奶牛0.21萬頭、存欄突破1.55萬頭,奶類產量穩定在8.64萬噸。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保持農作物種植面積23萬畝,新建高標準農田0.8萬畝。積極培育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認定家庭牧場60家。
推動工業經濟提質增效。聚焦延鏈、補鏈、強鏈,讓工業經濟“主引擎”和“壓艙石”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強化傳統能源支撐,全力推動大唐東二礦復工復產,確保全市煤炭產量穩定在5200萬噸以上;加快吉爾嘎朗圖煤層氣項目建設,建成國內首個低煤階煤層氣田。加快新能源發展,推動泰富100萬千瓦、智躍20兆瓦風電、勝利能源露天排土場光伏3個項目投產發電,新增新能源裝機117.6萬千瓦,全力打造服務全盟、全區、全國的清潔能源產業示范區。做強裝備制造業,推動遠景風儲一體化高端總裝基地、聯動天翼儲能電池組裝、泰富共享儲能站、天順風能塔筒制造運維銷售一體化4個項目投產運行,支持中材、上海電氣等裝備制造企業提檔升級,全力打造華北地區最大的風電裝備制造業基地。推行“新能源+裝備+儲能+運維”發展模式,促進泰富能源智慧運維園區、京能綠電控制中心項目全面運營,推動明陽新能源運維服務項目落地建設,全力打造全盟新能源運維技術研發中心。提高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完成4家燃煤電廠粉煤灰分選設備安裝,支持興建新型建筑材料、家鵬新型建材公司發展壯大,推動中琛綠能100萬噸粉煤灰綜合利用項目落地建設;深化與自治區環投公司合作,實施廢棄采坑生態治理二期項目,全力打造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基地。加大總部經濟招引力度,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區外法人企業屬地注冊,探索發展本地重點行業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全力推進工業企業“升規入統”,年內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家。壯大園區經濟,樹立“畝均效益”意識,探索推行“標準地”模式,提升園區投資效益;完成區域評估工作,推動能源裝備制造園區雨污管網、輸電線路遷改、道路建設升級改造及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設完工,推進零碳園區和智慧園區建設,全力打造綜合配套服務能力強的高水平和低成本園區。
推動服務業加快恢復。立足宏觀經濟持續向好的實際,積極探索文旅發展新路徑,全力推動新階段新形勢下文旅復蘇發展。聚焦打造錫林郭勒草原旅游集散基地和原生態草原旅游目的地,完善《錫林浩特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錫林浩特市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專項規劃》編制,不斷健全旅游業體系。完成南山體育公園、白銀庫倫旅游公路、千里馬道、馬都不夜城二期、智慧文旅云平臺5個項目,實施柳蘭開發、白銀庫倫草原火山旅游景區2個項目,促進旅游有效供給、優質供給、彈性供給更加豐富。加快首放·錫林郭勒奶酪文化產業園、那達慕風情園、馬文化綜合服務區提升改造項目建設,推動“中國馬都”旅游休閑街區創建自治區級旅游休閑街區,不斷滿足大眾旅游多層次需求。深入開展全民消夏、全民健身、馬文化系列活動,融合開展民族體育、音樂、戶外、旅拍、美食、奶酪等多種元素文旅活動,不斷提供更多沉浸式、場景化、多元性的旅游體驗,推動旅游業盡快恢復。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鼓勵中小型傳統商超向“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模式轉型。完成空港物流園區產業規劃編制,支持安快、天亨物流園區盤活發展。推動冷鏈物流、大宗物流、快遞物流全面發展,不斷提高盟府中心城市首位度。鼓勵發展電子商務,推進京東等國內大型電商平臺“云倉”本地化建設。依托錫林郭勒公共區域品牌,推動更多“本地造”產品線上銷售。
(三)堅持抓保護、優生態,全力厚植綠色發展新優勢。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牢牢守好生態紅線和綠色底線。加強生態修復治理。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保護和系統治理,全面鞏固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成果,力爭創建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歷史遺留無主廢棄采坑治理項目,完成治理1.89平方公里;強化綠色礦山建設,實現全市露天煤礦全部建成自治區級以上綠色礦山,推動有條件的礦山企業創建國家級綠色礦山。嚴格落實河湖長制,促進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面加強地下水資源保護,嚴厲打擊非法取水行為,確保地下水位持續回升。嚴格落實林草長制,加大自治區級林長制示范點建設,認真執行新一輪草原生態補獎政策,全面落實禁休牧和草畜平衡各項措施;有序推進沙地綜合治理等生態修復項目,完成林業生態建設4.3萬畝、草原圍欄封育20萬米、退化打草場修復治理1.5萬畝;加強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強化災害應急防治能力建設,森林、草原火災受害率分別控制在0.9‰、3‰以內。
堅守綠色發展底線。常態化治理“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燃煤小鍋爐,空氣質量優良率穩定在90%以上。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規范化建設,提高飲用水水源地管理水平。實施錫林河流域重點河段圍封、視頻監控工程,確保錫林河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建立土壤污染防治重點監管企業名單,推動土壤資源安全利用。聚焦碳達峰碳中和,充分把握國家政策,積極爭取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項目資金支持,推動低碳綠色發展。
(四)堅持抓品質、提能級,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優質生活圈。堅持以人為核心,完善設施、增強功能、提升品位,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邁進。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堅持規劃先行,推進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總體城市設計及城市各專項規劃成果全過程管理應用,以高標準規劃引領城市建設發展。有序推進散亂地塊整治,完成43公頃批而未供、7公頃閑置土地起底消化處置任務。完成蘇木鎮場地形勘測、居住小區地下管網測繪工作,摸清城市地下“家底”。實施20公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為發展留足稀缺資源和戰略空間。
全面提升城市能級。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根據城市體檢評估成果,加快推動城市更新行動。圍繞給排水、市政道路、環境衛生等領域,實施城市重點項目50個。完成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06個。推進自建房安全整治行動,全面完成自建房排查錄入工作。有序推動美化亮化、城市路燈改造、公園游園建設等工程,全面提升城市景觀品質。抓好“三水”管網、供熱管網、燃氣管道升級改造,解決群眾用水用熱用氣問題。推動垃圾焚燒發電、新區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巴彥寶拉格水源地供水工程等項目建成投用,提高城市保障能力。升級擴展12345熱線智能應用,實現便民服務科學化、智能化。實施城市智慧交通、道路標線改造、斷頭路打通、停車設施建設等工程,緩解停車難、行車難問題。提檔升級公廁38座,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加大設備購置更新力度,建成區機械化清掃率達到75%以上。打造高素質物業服務隊伍,推動物業管理全覆蓋向高滿意度轉變。開展城市環境治理行動,全面落實“門前四包”責任制,加快推進“一網統管”體系建設,扎實推動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轉變。
扎實推動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健全完善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保持財政投入只增不減,實施鄉村振興項目10個。深化聯牧帶牧機制,依托牛、羊、馬、草等畜牧資源,組建領軍型農牧業產業化聯合體,實現緊密型牧企利益聯結比例達到70%以上。開展合作社“空殼社”清理注銷工作,促進合作社規范化經營。實施牧區飲水安全工程,新建水源井63眼、儲水窖78座。深入開展牧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推進戶廁改造和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提高牧區社會化服務隊伍服務頻次,完成戶廁整改150戶、新建戶廁170戶。完成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建設,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鞏固在90%以上。完成4條牧區公路建設,不斷拓寬鄉村振興“幸福路”。發展壯大新型職業牧民隊伍,為產業發展打牢基礎。鼓勵優秀農牧業技術人員扎根基層,著力培育發展一批有一技之長的“土專家”。
全力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項目手續,配合推動太錫鐵路、站前廣場人防改造及市政配套、火車站東站、機場改擴建等工程。加大向上爭取和本級安排力度,有序實施國道207水庫至豁子梁段、國道331阿爾善寶拉格至別力古臺公路項目,完善公路網絡體系。加強防洪體系建設,完成葛根敖包防洪工程方案編制,優化錫林河流域防洪工程布局,守住防洪安全底線。持續推動國省干道沿線手機信號盲區消除工作,力爭實現主要國省干道沿線手機信號全覆蓋。組織實施馬都110千伏輸變電、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改造、老舊小區供電設施改造、農網改造、新能源轉網電等供電工程,持續提升供電保障能力。
(五)堅持抓改革、促開放,全力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堅持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全力營造辦事更加便利、準入更加公平、監管更加公正的市場環境,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圍繞落實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3.0版,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化“一網通辦”,升級“一件事一次辦”,強化“雙隨機一公開”,簡化工改審批,優化“幫辦代辦”,實現企業和群眾辦事“線上一網通、線下進一門、現場一窗辦”。全面提升線上服務水平,實現跨部門電子證照互認互信。拓展“蒙速辦”應用,向醫療、教育、社保、就業等重點領域覆蓋,推動高頻事項“掌上辦”“指尖辦”。推進與全區各盟市行政中心“跨區域通辦”,讓企業“進一扇門、辦兩地事”。全面落實減稅降費、留抵退稅政策,最大限度放寬市場準入,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強化銀企對接機制,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便利度。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健全守信踐諾和失信懲戒機制,落實各行業領域紅黑名單制度。推動“交房即交證”常態化運行,全面提升群眾幸福感。
持續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大力實施“科技興蒙”行動,加大科技政策保障供給力度,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實施盟級以上科技項目6至10項。依托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圍繞農牧業、清潔能源、傳統乳制品、粉煤灰綜合利用等優勢特色領域,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資源共享、共同發展,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全面推進平臺載體建設,建成各類農牧業科技創新平臺3家以上,更好發揮科技創新平臺服務企地作用。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探索“離岸引才”“飛地引才”等柔性引才政策,破解高端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的難題。
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全面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主動落實和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支持本地企業向蒙古國出口工業產品,努力建成中蒙俄經濟走廊關鍵樞紐。依托鐵路、航運、高速公路和區位優勢,加強與京津冀、蒙東遼西、呼包鄂烏等地區合作,吸引人流、資金流、項目流。加強人文與科學互融共通,支持民族服飾、體育競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等領域互動交流,拓展與鄰近地區科技合作,加快形成開放包容、多元互鑒新格局。
(六)堅持抓實事、惠民生,全力滿足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好群眾所思所想所盼的問題,用民生溫度彰顯高質量發展成色。全面提高就業質量。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城鎮新增就業2800人,“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開展就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培訓各類技能人才1600人次。常態化根治欠薪工作,保障企業和農牧民工合法權益。完善收入持續增長機制,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推進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擴面提標。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切實保障特殊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強化醫保社?;鸨O管,依法打擊騙保行為,確?;鸾】颠\行。推進異地就醫跨省通辦、慢性病診療跨省結算。高度重視“一老一小”問題,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支持社會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務。完成殯葬服務設施及配套設施項目建設,提升殯葬服務質量。
推動教育提質發展。持續改善辦學條件,完成振興幼兒園、楚魯圖幼兒園、團結幼兒園建設,新增學前教育學位1785個,公辦幼兒園覆蓋率提高至55%;推動第五中學、第十五小學主體完工。認真落實“雙減”政策,健全課后服務保障機制,規范整治校外培訓機構,努力讓孩子學得好、學得會。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著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推動平安校園建設取得實效。
提高衛生健康水平。堅持以人為本,圍繞“保健康、防重癥”,做好新階段下疫情防控工作,加強社會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品儲備,保護重點人群安全度過感染高峰,最大程度保障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大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加強基層全科醫生等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比例、服務質量;打造社區醫院1處,實現城區中蒙醫藥服務全覆蓋。充分發揮城市醫療集團作用,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提升傳染病防控與應急處置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繁榮文化體育事業,開展“弘揚烏蘭牧騎精神、到人民中間去”主題惠民文化活動,創作更多精品力作,更好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舉辦“錫林河之夏”消夏文化節,組織惠民演出100場。提檔升級公共體育健身器材,進一步滿足群眾健身需求。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全力打造健康錫林浩特。
各位代表,黨委和政府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當做頭等大事。在此,我們向全市人民莊嚴承諾,今年將繼續實施民生實事項目,對本次會議票決通過的民生實事,必將一件一件的辦好、辦實,確保讓更多的群眾受惠、受益。
(七)堅持抓安全、守底線,全力提升社會治理新效能。堅定不移統籌發展和安全,樹牢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用大概率思維防范小概率事件,堅決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深入推進“平安錫市”建設,實施“智慧公安”建設項目,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集中整治盜搶騙、黃賭毒、食藥環等領域違法犯罪,扎實做好命案防控,讓人民群眾更有安全感。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強化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開展信訪積案化解攻堅行動,有效降低越級訪、重復訪問題。有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債務、金融、房地產等領域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底線。強化生產安全和食藥品安全,堅決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抓好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滅火、重大氣象災害防御等工作,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全面提升民族宗教事務依法治理水平;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加強網絡空間監管引導,筑牢守穩意識形態陣地。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落實好各項優撫優待政策,鞏固雙擁共建成果。深入推進國防教育、國防動員、民兵建設工作,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等人民團體廣泛參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扎實做好外事、僑務、新聞、檔案、保密、殘疾人和關心下一代等工作。